每年高考放榜時,,幾家歡喜幾家愁,考后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就是查成績了,,隨著現(xiàn)代通訊技術(shù)的發(fā)展,我們查成績已經(jīng)擁有了很多渠道,短信,電話,,網(wǎng)頁,微信公眾號等等方式都可以,。
那么大家有沒有想過,在沒有通訊設(shè)備的古代,,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都是怎樣查成績的呢,?這里我們以會試為例,因為古代的會試和我們現(xiàn)在的高考最為相似,。
PART-01
科舉放榜
從長達1300多年的科舉,,到歷經(jīng)70年的高考,,考試成績的公布是所有考生最緊張的時刻。古代查詢科舉成績的方式有兩種,。第一種是我們常說的“金榜題名”時的金榜看,,第二種就是等通知。
每年放榜都是在春天,,稱為“春闈”,,榜單貼在禮部貢院的外墻上,時間一般是在五更左右,,也就是現(xiàn)在的凌晨三點到五點的時間,。榜單一般用四張黃紙齊齊排開,上書禮部貢院四個字,,然后從一甲第一名開始,,往下排名,稱為皇榜,。
在唐朝時期,,民風開放,,讀書人也比較豪放,到了放榜時刻,,就聚攏在貢院外頭,,爭先恐后擠過去看有沒有自己的名字,甚至曾有人不顧貢院墻上遍布的荊棘,直接爬過去把榜單撕了下來,,我們可以看出考生們的心情與現(xiàn)代學子的心情可謂如出一轍,。
到了明清時期,即使內(nèi)心很關(guān)心成績,,但是也不會一窩蜂地擠在貢院外頭,,大部分都是讓自己的書僮小廝等放榜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少爺?shù)拿?,這些書僮就會連忙奔回家中報喜,。
另一種“等”則主要針對外地的考生,他們一般考完就回家了,,因為考試與放榜隔著一些時日,,這類考生就是在家里等消息。如果考上了,,主考官會專門差人去考生家里報喜,,就像等高考短信一樣,只不過是有人來家里通知你,。
PART-02
金榜題名
古代人的科舉究竟有多難考,?縱覽1300余年的科舉制度,應(yīng)試者不計其數(shù),,新科狀元也只不過649位罷了,。許多名流千古的臣子、詩人,,大都是科舉幾次才榮登金榜,。
詩圣杜甫三次科舉落榜,,韓愈考了第四次才考中進士,孟郊四十六歲第三次赴京科考,,才登上了進士第,。放榜之日,孟郊喜不自勝,,當即寫下一首《登科后》,,表現(xiàn)出極歡喜的心情。
《登科后》
昔日齷齪不足夸,,今朝放蕩思無涯,。
春風得意馬蹄疾,一日看盡長安花,。
即使少年才子白居易,,一生恃才傲物,竟然也不能免俗地在高中之后寫下一首及第詩。
《及第后歸覲,,留別諸同年》
十年??鄬W,一上謬成名,。
擢第未為貴,,賀親方始榮。
時輩六七人,,送我出帝城,。
軒車動行色,絲管舉離聲,。
得意減別恨,,半酣輕遠程。
翩翩馬蹄疾,,春日歸鄉(xiāng)情。
唐伯虎參加考試時曾受到主考官大學士梁儲的賞識,,之后唐伯虎寫以詩表謝意,。梁儲惜才,把唐伯虎推薦給了主考官程敏政,,由于唐伯虎考試前拜見過主考官,,恰好他又考得非常的好,被人告發(fā)“泄題”,。
《七律詩贈恩師梁儲以表奪魁之志 》
壯心未肯逐樵漁,,秦運咸思備掃除。
劍責百金方折閱,,玉遭三黜忽沽諸,。
紅綾敢望明年餅,黃絹深慚此日書,。
三策舉場非古賦,,上天何以得吹噓。
古代,科舉考試后一旦高中狀元,,會披紅掛彩,、敲鼓嗚金、騎馬游街,、前呼后擁,,好不威風。官府會為高中及第后的學子舉辦盛大的慶祝宴會,“慶功宴”分為“文宴”和“武宴”,,分別對應(yīng)“文科”,、“武科”?!拔难纭庇新锅Q宴,、瓊林宴,“武宴”有鷹揚宴,、會武宴,,是古代著名的科舉四宴,儀式感滿滿,。
無論是古代科舉,,還是如今的高考,,十年寒窗,學子們均是為了心中的夢想而戰(zhàn),。科舉放榜盛況和今日高考相似,,學子們的期盼、激動,、狂喜,、失落等復(fù)雜難言的情緒是共感的。古往今來幾千年的歲月,,變的是社會環(huán)境與考試形式,,不變的是無數(shù)青年投身于國家建設(shè)中的波瀾壯闊。最后,,祝所有高考考生查分順利,,金榜題名!